今天继续看高迪。
巴塞罗那的秋天很适合步行,天气温暖晴朗,路上人也不太多,无障碍设施也比较完善,如果残障人士出门都很方便的话,步行就肯定很舒服了。
恩典区的路比扩展区窄很多,更像想象中的西班牙街区。

维森斯之家在一条窄巷里,远远看过去仿佛一座摩尔人宫殿。

谁能想到呢,早期的高迪居然设计了一座几乎全是直线的住宅!
原来他没有直线恐惧症!

这栋房子感觉特别的伊斯兰,还不是奥斯曼的伊斯兰风,是莫卧儿的感觉,这个颜色、这个材质,都完完全全不是欧式的。

强烈的异域风说明这是一栋度假小屋。
我赶紧求证了一下,确实一栋夏季避暑别墅。

都装了格栅木窗,地中海地区的阳光真是太奢侈了……

高迪他爸是个铁匠,所以他对铁艺还是蛮讲究的,古埃尔别墅的铁门、米拉之家的铁门都很有特点,维森斯之家也不例外,是棕榈叶形状的。

抬头看房顶感觉很像布达拉宫……


大片的金盏花瓷砖,房主是瓷砖商,就贴那么多瓷砖吗?

即使是秋天的早晨,阳光都很强烈。

大厅里的内部装修很豪华,有点预算多得无处可用的感觉。

高迪对植物形态的执念在此时就表露无疑。
墙面和天花板有各种浮雕和木雕的植物元素。




屋顶用葡萄藤营造一种吐鲁番的感觉,我赶紧又看了看屋主,名字叫Manuel,这也不是穆斯林的名字啊。



又见碎片马赛克,我喜欢这个地面,墙面太啰嗦了。

还有一间吸烟室,完全是土耳其浴室的造型,天花板还模仿了伊斯兰建筑特色的钟乳结构。

全屋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楼梯,纯白无装饰,完全用线条走向勾勒形态,很有现代雕塑的感觉。
如果它真的是个雕塑我可能又没兴趣了,建筑的优势在于可以“进入”,可以体验到微妙的尺度变化。
公共建筑,比如教堂啊、清真寺啊这样的,为了容纳大量的人,还要营造宗教气氛,尺度对于个体来说都会偏大,对体量的感受更缥缈。
我觉得看宗教建筑尽量不要一天看好几个,感官体验过于“恢弘”,容易产生虚无感。一觉得自己渺小,就很容易被“神性”感召,这是宗教建筑的陷阱,要心怀警惕。
住宅就不一样了,住宅营造的感受是放松安全,尺度是1×1的,不会感觉个体被稀释。这个尺度下再来谈美感,就更为宜人和民主。

窗户的进深非常大,巴塞罗那夏天到底有多晒啊?维度跟沈阳差不多气候差太远了。

量天尺都当树种……

高迪这会儿的五金件花纹还很繁复呢。

地板是大型人字拼,这个拼贴方式也蛮好看的嘛,很大气。

空间比较大,就不吝于浪费,动线流动起来比较有趣。

这个房间两个座位相对而坐,是干嘛用的呢?感觉像候诊室……

阳光穿过木格栅,假日气氛浓烈。

我内心已经在播放《call me by your name》。

房子正对一条巷子,这个风水中国人可不会喜欢。

红砂岩的感觉太布达拉宫了……


走廊要尽量透光,高纬度地区阳光直射角比较大,倒是有利于光线进入房屋深处。

透过一面室内玻璃看楼梯,细节都很有意思。
想起之前在书上看到过一间日本民宅,设计是房子中间是一块抬高的榻榻米(或者说大桌面),其他房间围绕这块桌面各自有窗口,房间之间又联通又隔离,很有意思。这个楼梯也有点这样的感觉,串联整栋住宅,兼具一些社交功能。

楼梯的采光主要靠几扇顶部天窗,都在侧面,不然可能太晒了,白色楼梯间可能会把眼睛晃瞎。


有点像西欧传统螺旋式楼梯的现代版,加了很多棱角,跟这栋方方正正的度假屋调性更相符。

采光、采光、还是采光。

在楼梯上看下面,这个角落其实是冗余的,但是也没有填满,轻盈透气,不然会比较笨重吧。

高迪不会放过的部分还有房顶,瓷砖商的家用起瓷砖来绝不手软。

铁艺栅栏也是见缝插针的用。

在天台上晒会儿太阳,继续看楼梯。
在三楼的窗边还设置了一个座椅,把楼梯间当一个展示空间在用了。

下楼仰视,这个楼梯真是完全戳中我的审美点。

完美的雕塑感。


从楼梯和墙面的空隙复式,底部是一个三角的坡,整个是一个很完整的雕塑作品。

每个面的明暗交错也很有韵律。






出来再看看小露台,太热带了……


疲惫的走出来,隔壁有间卖鱼的店,这里也有鬼脚卖呀!

今天继续看高迪。
巴塞罗那的秋天很适合步行,天气温暖晴朗,路上人也不太多,无障碍设施也比较完善,如果残障人士出门都很方便的话,步行就肯定很舒服了。
恩典区的路比扩展区窄很多,更像想象中的西班牙街区。
维森斯之家在一条窄巷里,远远看过去仿佛一座摩尔人宫殿。
谁能想到呢,早期的高迪居然设计了一座几乎全是直线的住宅!
原来他没有直线恐惧症!
这栋房子感觉特别的伊斯兰,还不是奥斯曼的伊斯兰风,是莫卧儿的感觉,这个颜色、这个材质,都完完全全不是欧式的。
强烈的异域风说明这是一栋度假小屋。
我赶紧求证了一下,确实一栋夏季避暑别墅。
都装了格栅木窗,地中海地区的阳光真是太奢侈了……
高迪他爸是个铁匠,所以他对铁艺还是蛮讲究的,古埃尔别墅的铁门、米拉之家的铁门都很有特点,维森斯之家也不例外,是棕榈叶形状的。
抬头看房顶感觉很像布达拉宫……
大片的金盏花瓷砖,房主是瓷砖商,就贴那么多瓷砖吗?
即使是秋天的早晨,阳光都很强烈。
大厅里的内部装修很豪华,有点预算多得无处可用的感觉。
高迪对植物形态的执念在此时就表露无疑。
墙面和天花板有各种浮雕和木雕的植物元素。
屋顶用葡萄藤营造一种吐鲁番的感觉,我赶紧又看了看屋主,名字叫Manuel,这也不是穆斯林的名字啊。
又见碎片马赛克,我喜欢这个地面,墙面太啰嗦了。
还有一间吸烟室,完全是土耳其浴室的造型,天花板还模仿了伊斯兰建筑特色的钟乳结构。
全屋我最喜欢的部分是楼梯,纯白无装饰,完全用线条走向勾勒形态,很有现代雕塑的感觉。
如果它真的是个雕塑我可能又没兴趣了,建筑的优势在于可以“进入”,可以体验到微妙的尺度变化。
公共建筑,比如教堂啊、清真寺啊这样的,为了容纳大量的人,还要营造宗教气氛,尺度对于个体来说都会偏大,对体量的感受更缥缈。
我觉得看宗教建筑尽量不要一天看好几个,感官体验过于“恢弘”,容易产生虚无感。一觉得自己渺小,就很容易被“神性”感召,这是宗教建筑的陷阱,要心怀警惕。
住宅就不一样了,住宅营造的感受是放松安全,尺度是1×1的,不会感觉个体被稀释。这个尺度下再来谈美感,就更为宜人和民主。
窗户的进深非常大,巴塞罗那夏天到底有多晒啊?维度跟沈阳差不多气候差太远了。
量天尺都当树种……
高迪这会儿的五金件花纹还很繁复呢。
地板是大型人字拼,这个拼贴方式也蛮好看的嘛,很大气。
空间比较大,就不吝于浪费,动线流动起来比较有趣。
这个房间两个座位相对而坐,是干嘛用的呢?感觉像候诊室……
阳光穿过木格栅,假日气氛浓烈。
我内心已经在播放《call me by your name》。
房子正对一条巷子,这个风水中国人可不会喜欢。
红砂岩的感觉太布达拉宫了……
走廊要尽量透光,高纬度地区阳光直射角比较大,倒是有利于光线进入房屋深处。
透过一面室内玻璃看楼梯,细节都很有意思。
想起之前在书上看到过一间日本民宅,设计是房子中间是一块抬高的榻榻米(或者说大桌面),其他房间围绕这块桌面各自有窗口,房间之间又联通又隔离,很有意思。这个楼梯也有点这样的感觉,串联整栋住宅,兼具一些社交功能。
楼梯的采光主要靠几扇顶部天窗,都在侧面,不然可能太晒了,白色楼梯间可能会把眼睛晃瞎。
有点像西欧传统螺旋式楼梯的现代版,加了很多棱角,跟这栋方方正正的度假屋调性更相符。
采光、采光、还是采光。
在楼梯上看下面,这个角落其实是冗余的,但是也没有填满,轻盈透气,不然会比较笨重吧。
高迪不会放过的部分还有房顶,瓷砖商的家用起瓷砖来绝不手软。
铁艺栅栏也是见缝插针的用。
在天台上晒会儿太阳,继续看楼梯。
在三楼的窗边还设置了一个座椅,把楼梯间当一个展示空间在用了。
下楼仰视,这个楼梯真是完全戳中我的审美点。
完美的雕塑感。
从楼梯和墙面的空隙复式,底部是一个三角的坡,整个是一个很完整的雕塑作品。
每个面的明暗交错也很有韵律。
出来再看看小露台,太热带了……
疲惫的走出来,隔壁有间卖鱼的店,这里也有鬼脚卖呀!
ik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