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hor Avatar

iker

0

Share post:

老陈早上老老实实一点也没赖床,自我警示:“今天对我老婆很重要,起晚了后果很严重!”

知道就好。

磨蹭了三天我终于要开始看高迪啦!我可真是太沉得住气了。

简单吃了早餐,八点就出门了,走到诞生立面的入口只需要2分钟,还太早了……

在对面的绿地逛一逛,加个小池塘感觉很像吴哥窟……

这些年门票收入到位了,数控机床也用上了,工程如火如荼,说不定2026年真的能完工呢。

到此一游~

拍了会儿照片看了会儿狗,就去排队了。

诞生立面是高迪在世时候就建成的,一百来年了,风吹日晒的,颜色跟新建部分明显有差别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是这个立面和地下圣坛。

一边听语音导览一边看外立面的细节,天主教太爱翻来覆去讲圣经故事了,天使报喜、耶稣诞生……一大早的就听得我脑仁儿疼。坦率的说我对这些故事已经厌倦了,浓烈的中世纪气息,感觉宗教法庭随时要开庭……

我喜欢那些不重要的,卷曲的树叶枝条和花朵,像浪花一样在迂腐的宗教故事中冲刷,总有一天这些人类捣腾的这点狗屁倒灶都会消失。

有一些雕塑是日本雕塑家外尾悦郎的作品,诞生立面在西班牙内战中损坏了部分,战后按原来的资料重新雕刻补充的,外尾给其中几个天使赋予了东方面孔,很有道理,东方也有小天使才对。

好不容易把啰里啰嗦的外立面圣经典故听完,从仁慈之门进入正殿。

森林一样的正殿,Esta es mi Sagrada Familia!

正殿是一个典型哥特式教堂的拉丁十字型,高耸的立柱和纵深的大厅把视线引到祭坛,但是和阴气很重的哥特式教堂在气氛上有明显的区别,它明亮、活泼、轻快,空灵。

难怪大家都喜欢圣家堂啊!

这种轻盈的欢快感和天主教堂的忧郁气质颇有些落差,突然从阴郁的诞生立面故事里跳脱进来,偷偷松了一口气:“终于不用赎罪了,直接上天堂了。”

这口气倒过来又感觉被高迪套路了。

整个室内像一片森林,阳光从树冠洒落下来,透过各种颜色的彩色玻璃,五彩缤纷,再穿过柱廊,光线在室内流淌起伏,教堂顶部明亮轻盈,仿佛真的会有小天使在柱廊间穿梭。好啦,你说得都对,上天堂确实不错。

歌德为斯特拉斯堡主教堂写下的话放在圣家堂也十分贴切:“它们腾空而起,像一株崇高壮观、浓荫广覆的上帝之树,千枝纷呈、万梢涌现,树叶多如海中的砂砾。”

几个方向的彩绘玻璃色系不一样,因为没有人像,好看多了嘛!

柱子的上部真的很像树枝分叉,跟一般的肋架券结构不太一样,没有一条线是平直的,更有动感。

 

祭坛的华盖也挺特别的,好像清真寺的大吊灯啊……

我连相机都没带,建筑还是要实地感受才行,照片无法代替感官体验。

后殿的窗口可以看到地下做弥撒的地方,高迪就葬在地下圣坛。

从福音门出去是受难立面。

受难立面的雕塑由现代雕塑大师苏比拉克负责,风格与诞生立面截然不同,真是一个大胆的选择。

如果说诞生立面是古典主义的,写实繁复,受难立面就是现代主义的,线条硬朗简洁。

这个立面的内容比诞生立面更苦大仇深,苏比拉克用最克制的表达收住了。

各种耶稣受难的典故,搞神学最后都得搞成铺梗破梗王吗?

我不太喜欢神学密码这一套,天主教太装神弄鬼了,感觉面对的目标群体文化水平格外的低……(对不起,但是我是说真的)不连哄带骗威胁恐吓一起上就不行是不是?

圣经典故在西方文化里实在太重要了,了解一下看电影的时候还蛮有用的,尤其是受难前的“犹大之吻”、“最后的晚餐”,黑帮片里很爱用这几个梗,可能因为黑帮片里都是意大利南部人,不用新约梗也说不过去。

用苏比拉克还是很大胆的决定啊,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立面,我更喜欢受难立面。

也有点期待还没完工的荣耀立面了。

时间差不多了回到诞生立面登塔。

坐电梯上去,然后就开始在塔里瞎转,一边迷路一边觉得自己是卡西莫多。

塔里感觉很像土耳其卡帕多西亚的鸽子塔,塔外是有山有水的巴塞罗那。

远远的可以看到地中海。

仿佛笑得很开心,其实脚底下又不平还有好几个窟窿,我整个人都在冒冷汗。

恐高症登塔也是自虐。

下塔来教堂里人已经多起来。

坐下来再看一会儿吧。

就是觉得可以一直看下去,宗教的极致是美啊。

圣器室的顶也很好看,几何美感。

意犹未尽,又走出诞生立面再看看好了。

鸢尾花的青铜门,还有一扇是玫瑰花的。

在博物馆看了看展览,悬链结构模型。

受难立面青铜门的雕版。

中午才从圣家堂出来,走在巴塞罗那的大街上,抬头感觉还在教堂里,美妙的感受会一直存在啊。

巴塞罗那10日(3.在赫罗纳吃烤肋排)
巴塞罗那10日(6.原来高迪没有直线恐惧症)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