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uthor Avatar

iker

0

Share post:

终于不用早起了,睡了个饱才爬起来。
天色阴沉,干点什么呢?挠挠头,坐轮渡去亚洲区看看吧。
离码头很近,坐到Kadikoy(其实本来不是想去这个码头的,但一时也没想起来要去哪儿……)。
刚下船就下小雨了,走到一个快餐店吃饭顺便避雨。
难得点个汤,好像是鸡老汤。就是鸡汤煮了通心粉,说不上好吃,只能说能吃吧。

干硬的面包

巨大的三明治,凉的,不好吃。

勉强吃完,出来雨又停了,转到小路上去看看居民区。
左边是沿路叫卖面包圈的小贩,应该很累吧。

路边停满了车,蜗牛很惊奇:“他们都不给自己装个地锁?”


转了一圈逗了逗猫,居民区的猫都吃得脑满肠肥,猫粮多得都吃不完,蜗牛觉得自己没有用武之地很是难过。
到第12天总算是累了,也懒得再逛,懒洋洋地溜达回码头。


码头旁边就是海达尔帕夏火车站,里面很复古的叻。



坐在轮渡上看苏丹区,可以看到蓝色清真寺和圣索菲亚大教堂,右边一片白是托普卡珀皇宫。
照片压过看不清了。

轮渡二层有人扔面包,海鸥眼睛真贼啊,立刻就赶来了。








吃完嗷嗷两嗓子就飞走了。

宣礼柱很清晰。

亚洲区下过一场小雨倒是快晴了,欧洲区又黑云压顶,我们索性回酒店去歇了会儿。暴走十天之后身体还真是疲劳,一下子松懈下来怎么休息都没够。
歇了一个多小时才懒洋洋地出来,去香料市场采买些手信。
在码头终于看到卖贻贝多尔马的摊子了,就是贻贝里塞了米饭,挤点柠檬汁就吃,还挺好吃的。

加拉塔桥上永远都有好多人钓鱼

密密麻麻的建筑。
伊斯坦布尔整体的观感就是密集,民居以一种无缝的方式紧贴在一起,道路蜿蜒,远看没有明显的街道区隔出的轮廓,就特别的密集。
这个城市和北京的城市规划完全不同,它看起来毫无规则,自由的漫延和伸展开;它又很有规则,它以各个清真寺为中心,簇拥衬托着它们。民居单个择出来都没有什么值得特别赞美的,但它们都暗合某种规律,几乎相同的高度,类似的起承转合,数量上的优势让它们格外的和谐,它们的平庸和生活化似乎只为衬托出清真寺宗教式的高贵和气势。
如果说苏丹艾哈迈德区因为是世界遗产而需要特别的保护和限制,加拉塔桥另一侧的新市区也并没有脱离这种自发的一致性。
这种一致是伊斯坦布尔最能在人心里唤起那些复杂的历史沉淀的,它实在太协调了。就算如帕慕克所言,在共和后大量的“雅骊”被烧毁或拆除,盖起了许多毫无审美价值的房屋。它的城市景观也没有受到毁灭性的影响,它的整体风格依然保持得很好。
我的审美偏向于保守和古典,对钢筋玻璃的现代建筑实在没有什么欣赏能力,与大地有分割感的材料是我无法欣赏的。
帕慕克在《伊斯坦布尔:一座城市的记忆》里写了这样一段话:“对罗斯金来说,如画之美来自建筑物矗立数百年后才会浮现的细节,来自常青藤、四周环绕的青草绿叶,来自远处的岩石,天上的云和滔滔的海洋。因此新建筑无所谓如画之处,它要求你观看它本身,唯有在历史赋予它偶然之美,赐予我们意外的新看法,它才变得美丽如画。没有一座古迹名胜雄踞伊斯坦布尔的天际线,其磅礴的气势不仅归功于苏莱曼,也归功于圣索非亚教堂以及各大清真寺,这些建筑依然反映建筑师有意表现的审美理想。只有当我们从街头缝隙或无花果树夹道的巷弄中瞥见这些建筑,或看见海洋的亮光投射在建筑物墙上,我们方能说是如画之美。罗斯金表示,如画之景由于是偶然发生,因此无法保存。毕竟,景色的美丽之处不在于建筑师的意图,而在于其废墟。这说明许多伊斯坦布尔人不愿见旧木头别墅修复的原因:当变黑、腐朽的木头消失在鲜艳的油漆底下,使这些房子看起来跟18世纪城市的极盛时期一样新,他们便与过去断绝了美好而退化的关系。因为过去一百年来,伊斯坦布尔人心目中的城市形象是个贫寒、不幸、陷入绝望的孩子。我十五岁作画时,尤其画后街的时候,为我们的忧伤将把我们带往何处感到忧心。”

肚子饿了,进了香料市场先吃点甜点。

这个还挺像糖耳朵,但感觉要精致些。
在清真甜品大比拼上,北京回民还是略逊一筹……

在香料市场买了些咖啡甜点之类的,然后因为我没有让蜗牛看完一个切火腿的全过程,我们俩就吵架了。
吵完架应该很有骨气地甩手各走各的,但是我没有钱,他不认路,所以只能我气呼呼地在前面走,他气呼呼地在后面跟。
我转进耶尼清真寺,在内庭里坐着发呆,下午的耶尼人挺多的。
有几个穆斯林女学生在到处找外国游客练习英语,估计是家庭作业。
强笑着练习完英语,我又发了会儿呆,抬头看看好像云散了,又想起吕斯泰姆帕夏清真寺可以去看看,就往那边去。
吕斯泰姆帕夏清真寺只有一座宣礼塔。波纹状的采光窗很好看。

它就在一片市场中间,我转了一圈,只看见一个小小的牌子,上了楼梯,原来内庭在二楼。
因为这个拔高,它倒也没太受喧闹市场的影响,仍然很清静呢。

这个清真寺小归小,也是米马尔锡南的作品呢。特点是里面贴满了伊兹尼克瓷砖。
但我心情不好,随便拍了几张照片,都拍歪了……





看完清真寺才三点多,冷战状态也不能干什么别的,回去歇着算了。
又一次走过加拉塔桥。



躺在床上各自上网,冷战继续。

突厥猫的国(18,在神庙遛狗)
突厥猫的国(20,伊斯坦布尔的黄昏)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